欢迎来到西部发展研究院官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生涯教育

生涯教育

课改要实现“软着陆”
发布者:西部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01-07


 进入21世纪,几乎世界各国都开始新课改。中国的基础教育也开始第8次课改。历经10年的改革之后,实现了“软着陆”。当下正在进行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理念的新课改。2021年,新中国成立72年了,中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进行到第9次,平均约8年进行一次课改。学校的基础教育应当包括:幼教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按照中国基础教育相对稳定的“周期”,每6年或12年进行一次课改是合理的,其平均周期是9年。

“课改20年”中国有两千多万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让我们充满信心。如果我们回望起点,重温初心,听一听广大人民对20年课改的意见,发现中小学教育还存在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希望浅论一下今后20年,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还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一种积极探索的态度。

课改要重视及时总结正面经验,也要汲取失败的教训。基础教育改革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这样才可以避免因缺乏正确理论指导,走弯路,走错路。教育学当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教育学是培养人的学问,是一门综合学科。教育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综合学科,又是一门非常前沿的综合学科。教育学是要培养人,基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教育目标是培养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学科。从孔子开创“学校”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人对教育学有重大贡献。综合学科是指教育学从内在到外在,以及从古至今都与科学、技术、哲学、艺术关系密切,教育学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愤悱启发”“因材施教”,教育内容有“六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学记》成为教育学的经典著作。

《论语》里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现代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的“知、行、情、意”。“文行忠信”与“知行情意”几乎是一一对应的。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相当超前。中国古代不仅儒家对教育学有重要贡献,道家、墨家、法家等等,诸子百家都有特殊贡献。我们要领悟老子在《道德经》里阐释的哲学方法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近代西方教育学的经典著作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这本书的基本原理就是“遵循自然”。这是直接间接受到了《道德经》的启发。进行新课改,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学的积极意义。言必称希腊、言必称西方,不合乎中国国情。

例如,语文、数学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两门学科。孔子主张“诗教”。《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有许多经典名篇,成为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刘徽注释的《九章算术》,唐代总结出的《算经十书》。特别是宋代秦九韶撰写的《数书九章》,提出和解决了81个问题,将天文、气象、农业、建筑、工程、商贸、军事等等问题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时髦的STEM教育的古代原型。我们理应: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人启新篇。

教育学又是一门非常前沿的综合学科。人是在社会中的人,人是复杂系统,社会也是复杂系统。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有效可靠的解决方法。当代人们看到,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人工智能,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就是由人教会机器学习,帮助人类更好的解决问题。人工智能发展的理论基础是“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统称为“系统科学”。但是,从根本上看,开发人的智能是开发机器智能的前提条件。培养人比“培养”机器更为重要。

在教育学这门综合学科中,与课改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有“三论”: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课程论”研究的对象包括: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隐形课程(潜在课程);“教材论”研究的对象包括:国本教材、地本教材、校本教材、自选教材;“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包括:教师主导型教学、学生自主型教学、师生互动型教学、合作探究型教学,等等。在课改中,试图以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为中心”来解决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这“三论”是相对独立、相互联系;同时,交叉跨界,形成整体。课程论的视野是针对整体,比较宏观,是“顶层设计”;教材论的视野是针对群体,比较中观,是“文本选编”;教学论的视野是针对个体,比较微观,要“因材施教”。在新世纪的“课改20年”中,世界各国都没有很好的将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这“三论”的整合起来,系统地、辩证地加以应用。故世界许多国家的课改,实际效果欠佳,没有让所有人民满意。

课程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是三种不同的教育专家和教师群体的研究对象。这三种研究对象和三种专家和教师群体的集合“有交集”,但是,不可能是完全重合的。我坚信,相对独立的研究课程论、教材论、教学论,同时,又将三者整合起来,才有利于教育学的发展,才有利于更加有成效的课改。这是课改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也是未来20年课改应当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课程论的理论基础是“知识论”;教材论的理论基础是“认识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是“智慧论”。智慧包容知识、能力、洞察、爱心、信心。教师不仅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更需要有直觉的洞察,以及爱心和信心。我坚信:机器可以有智能,但是不可能有智慧。知识论、认识论、智慧论,同样需要“三论”整合。理论基础的深度创新研究非常必要。“三论”整合的研究方法是:搜炼古今,领悟模式构建;纵横中外,比较取长补短。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知道了“认识论”不仅要研究:发生认识论、发展认识论、一般认识论、特殊认识论;还要研究:学科认识论、跨学科认识论、智能科学前沿正在研究“人机融合的认识论”。钱学森先生提出“大成智慧学”,是一个科学的、前瞻性的学术贡献,为“智慧论”的研究揭开序幕。基础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意义重大,基础理论有突破方能促进创新。

不忘初心为人民,牢记使命谋复兴。期待再一个课改20年,取得更好的成绩,让人民都满意。

        (原文刊于1月6日《中国教师报》,作者查有梁



作者简介

查有梁,1942年1月生于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在成都七中、成都市教育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自然辩证法研究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相关研究。曾任四川省智力开发与专门人才研究所所长、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获评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劳动模范等。


主要研究方向:系统科学方法论及其在物理学、教育学、科学史、人才学上的跨学科研究。

重要成果:在国内外重要书刊上发表《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论教育学的核心范畴》《“通天彻地”落下闳》等论文200余篇。撰写出版《系统科学与教育》《大教育论》《爱因斯坦与教育》《物理教学论》《牛顿力学的横向研究》《世界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力学与航天》《杰出数学家秦九韶》等著作30余本,及《教育诗:童心》《教育诗:创新》《教育诗:信心》诗集三本。多项成果获国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关注我们

  • 西部发展服务号
  • 西部发展心理研究中心
  • 西院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