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要闻
-
深度融合 升级体验——2023年服贸会展现文旅发展动向
- 2035年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将步入世界前列
- 习语品读|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
-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写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
- 十年磨一剑,敢为天下先——中国自贸区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 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通知进一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 “聚焦新高考、开启新征程” 隆昌二中新高考专题系统培训研讨会举行
- 把优化民企发展环境落到实处
-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重要讲话
- 乘势而上,巩固回升向好态势——从半年报里读懂中国信心①
- 底盘稳、消费旺 中国多举措推动经济恢复向好
健康护理
昨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健康中国重庆行动持续开展,“合理膳食行动”是15个专项行动之一。据悉,到2022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2019年基础上提高10%。同时普及营养指导员,到2022年,每1万人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
到2022年 每1万人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
市卫生健康委食品处处长穆卫农称,“合理膳食行动”开展以来,重庆一直致力于提升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力争到2022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2019年基础上提高10%。到2030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2022年基础上提高10%。同时控制成人超重肥胖增长率,到2022年,成人肥胖增长率呈现减缓趋势;到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明显减缓。维持成年人健康体重,人群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4kg/㎡;成人男性腰围小于85cm,女性小于80cm。
在降低成人脂肪供能比方面,重庆倡导合理膳食。穆卫农说,“提倡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不高于5g,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不高于25~30g,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不低于500g,每日摄入食物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此外,到2022年,每1万人配备1名营养指导员;到2030年,每1万人配备1.5名营养指导员。
健康“小三件”
将在重庆所有家庭推广使用
“要实现这些目标,重庆将开展一系列举措。”穆卫农介绍,重庆全面推动实施《重庆市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将营养干预纳入健康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同时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和食品加工业。
此外,重庆将加快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增加蔗糖等糖的强制标识,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生产,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加强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督管理。
“推广使用健康‘小三件’,即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提高家庭普及率,鼓励专业行业组织指导家庭正确使用。”穆卫农表示,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儿童添加蔗糖摄入的限量指导,倡导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饮料替代饮用。
对于不同人群
专家操碎了心教你合理膳食
对于不同特点的人群,在饮食上也有相应的不同。“对于普通人群,每天的膳食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主任医师杨小伶介绍,不能生吃的食材要做熟后食用;生吃蔬菜水果等食品要洗净。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要注意避免因过度节食影响必要营养素摄入。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
对于超重、肥胖的成年人群,要减少能量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适当选择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蛋白和豆类)的食物。避免吃油腻食物和油炸食品,少吃零食和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进食有规律,不要漏餐,不暴饮暴食,七八分饱即可。
对于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人群,建议要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瘦肉类、奶蛋类、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保持膳食的多样性,满足身体对蛋白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来纠正贫血。
对于孕产妇和家有婴幼儿的人群,建议学习了解孕期妇女膳食、哺乳期妇女膳食和婴幼儿喂养等相关知识,特别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出生后的2周岁)的营养。
“建议家庭提倡按需购买食物,合理储存。”杨小伶建议,重庆人口味较重,在“三减三健”方面,要注意减轻盐的摄入。超重、肥胖是全国性情况,但根据重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重庆市民的肥胖率和超重率不会太高。但仍旧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吃得健康。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钱也
(内容来源:中国报道·智慧城市)